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

小蝦米打敗大鯨魚 (HAIC vs. SIRT for CRC liver mets)

Effectiveness of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(HAI) Versus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(Y90) for Pretreated Isolated Unresectabl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(IU-CRCLM)

文獻出處:
Dhir M, et al.
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.
2018 Feb;25(2):550-557.
(https://doi.org/10.1245/s10434-017-6265-9)

---
燒喔!熱騰騰剛剛出爐的研究論文來了!

簡單說,就是比較 HAIC (肝動脈灌注化療) 與 SIRT (釔90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) 這兩種療法,對於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的治療成效。

HAIC (肝動脈灌注化療) 其實是個很古老的治療方式,從 1960 年代開始就有人在做了。
SIRT (釔90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) 則是於 1998 年才發展出來的一種新方式。

先說研究結果:
HAIC 顯著優於 SIRT (整體存活 overall survival 31.2 vs. 16.3 months; p < 0.001)。

另外,HAIC (健保給付) 也比 SIRT (自費60萬以上) 便宜。

真的是小蝦米打敗大鯨魚呀!(握拳)

這是全世界第一篇直接比較 HAIC 與 SIRT 療效的論文,雖然只是一篇回溯性研究,研究對象(病人)也不到100人,但初步能有這種結果,也是頗令人振奮!
尤其是對於經濟狀況不佳的病人,也許可以再考慮一下 HAIC 這種療法。

註:
1. 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的病人,無論是選擇 HAIC 或 SIRT,都還是要合併全身性的化療一起做。
2. 原發性肝癌(肝細胞癌)的病人,也是有人用 HAIC 或 SIRT,但目前並無直接比較兩者療效的研究論文。



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

好險,有放射科醫師

50Y/M,因下腹痛至急診,腹部電腦斷層如下:

診斷為急性闌尾炎,隨即安排闌尾切除術。

But,病人的肝臟有長了一顆 2 cm 左右的腫瘤,急診醫師和外科醫師都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;

所幸在放射科醫師的提醒之下,病人出院後回門診追蹤,安排了肝臟磁振造影檢查,影像上的表現為典型的肝細胞癌

病人算是幸運,因禍得福(因為急性闌尾炎而意外發現無症狀的早期肝癌)。

而醫院也免除了一場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......

這就是放射科醫師的價值。

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

放射科醫師的價值

62Y/M,6年前(56Y)因為膽囊炎接受膽囊切除術,當時的胸部X光並無明顯異常;

術前的腹部電腦斷層顯示為膽結石合併膽囊炎,另外在左下肺葉有發現一顆0.6公分的肺結節,當時放射科醫師有在報告內提及此顆肺結節並建議追蹤。


但之後,病人都沒有回院追蹤這顆肺結節......

6年後(62Y),病人因為心臟方面的問題而安排了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,卻意外發現這顆位於左下肺葉的肺結節變大為1.7公分了!

隨後安排了肺部電腦斷層,發現左下肺葉及右下肺葉都有肺結節。


再安排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,由放射科醫師採取左下肺葉的肺結節檢體送驗,結果是「肺腺癌」!

---
三點結論:
1. 胸部X光對於肺結節的偵測,是非常不可靠的。
2. 放射科醫師的報告,一定要看
3. 放射科醫師建議要追蹤的,一定要追蹤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[肺結節] 術前電腦斷層導引 染劑注射定位 (台中醫院)

自從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 (low-dose CT,簡稱 LDCT) 開始應用於肺癌篩檢後,就有越來越多的微小肺結節被發現。

一般來說,小於 0.8 cm 的肺結節,可以半年至一年後再次以電腦斷層追蹤即可。
至於 0.8 cm 以上的肺結節,則需考慮做進一步的檢查或處置。

但若是肺結節太小,無論是安排電腦斷層導引組織切片,或是外科手術切除,均有一定的難度。

現有一方法,可以在術前做精準的肺結節定位,以協助外科手術更順利進行,那就是:術前電腦斷層導引定位,經由細針將染劑注射在病灶旁

衛福部台中醫院於 2017 年 5 月施行了第一例後,至 2017 年 11 月底,也默默低調地進行了 5 例。

肺結節的大小介於 0.5 cm 至 1.3 cm,其中 2 顆為 實質結節 (solid nodule),3 顆為 毛玻璃樣結節 (ground-glass nodule)。

使用的染劑為 甲烯藍 (methelyne blue) 或是 拍得藍 (patent blue V)

若是肺結節的位置較深 (距離肋膜超過 1 cm),須在病灶旁及肋膜下各注射 0.1~0.2 mL 的染劑。

若是肺結節的位置較淺 (距離肋膜 1 cm 以內),則僅須在病灶旁注射 0.1~0.2 mL 的染劑。

以染劑定位後,當天立即接受手術切除。

若同一病人有 2 顆以上肺結節,則胸腔外科醫師與放射科醫師會一起討論,哪一顆結節需要做術前染劑定位。

截至 2017 年 11 月底為止,來做術前染劑定位的 5 顆肺結節,1 顆 (solid nodule) 為乳癌肺轉移,1 顆 (solid nodule) 為甲狀腺癌肺轉移,3 顆 (ground-glass nodule) 為肺腺癌

當然,所有的醫療處置都有可能的風險,例如少數人會對染劑過敏,嚴重者甚至會發生過敏性休克。

也並非所有的肺結節都需要開刀切除,須與您的醫師討論過後,再決定接下來最適當的處理方式。

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

內科不愛、外科不理,放射科醫師自立自強的真實故事

90 歲的老阿伯,因為 總膽管結石 造成 阻塞性黃疸 以及 急性膽囊炎,從 2012 年 5 月起身上就插著一支 經皮膽囊引流管 (放射科醫師插的)。

而後,內科不愛 (on tracheostomy + MV support,所以無法做十二指腸鏡取石)、外科不理 (too old,所以不開刀),從此開啟了阿伯及放射科醫師的悲慘人生......

因為引流管不時會滑脫、阻塞、感染,所以阿伯不定時會回來放射科更換或重插引流管!

最近一次引流管滑脫發生在今年 3 月,放射科醫師終於凍未條了,這次幫他插了 經皮穿肝膽道引流管,然後跟臨床醫師說可以會診外科做膽道鏡取石,but,外科還是不做......

怎麼辦呢?

放射科醫師只好自立自強啦!

這個月幫他做了 經皮膽道成形術(氣球擴張術) + 總膽管結石排石術以 氣球導管 將 遠端總膽管狹窄 撐開擴張,再以同一支 氣球導管 將 總膽管結石 推入十二指腸。

術後的膽管攝影顯示:總膽管結石 都不見了,而且 遠端總膽管狹窄 也成功地被擴張了,沒有再度狹窄的情況發生。

(圖一) 術前,遠端總膽管狹窄 合併 總膽管結石。

(圖二、圖三) 經皮膽道成形術(氣球擴張術) + 總膽管結石排石術:以 氣球導管 將 遠端總膽管狹窄 撐開擴張,再以同一支 氣球導管 將 總膽管結石 推入十二指腸。

 
(圖四、圖五) 術後當天及10天的膽管攝影顯示:總膽管結石 都不見了,而且 遠端總膽管狹窄也成功地被擴張了,沒有再度狹窄的情況發生。

一支引流管插了快 4 年,終於可以把它拔除了。從此,阿伯和放射科醫師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...... (希望麥擱來啊!)

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

關於乳癌篩檢,妳一定要知道的三件事

乳癌篩檢 是什麼?

國民健康署補助 45-69 歲婦女,及 40-44 歲具乳癌家族史(指祖母、外婆、母親、女兒、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)婦女,每 2 年 1 次 免費 乳房X光攝影 檢查,以期能夠早期發現乳癌、早期治療。
【此篩檢僅針對乳房無症狀且摸不到腫塊的婦女;若有症狀或有摸到腫塊,請至乳房外科門診尋求專科醫師協助,切勿為了省錢而來做篩檢。】

而來做篩檢前,有三件事是妳一定要知道的:

  1. 妳來做乳癌篩檢,得到好處的機率是 1904 分之 1。(註1)
  2. 妳來做乳癌篩檢,醫院通知妳說 結果異常, 但其實最後 真正是乳癌的大約只有 5~10%。 (20 個結果異常,只有 1~2 個是乳癌)
  3. 妳來做乳癌篩檢,醫院跟妳說 正常,妳也別太放心,因為有 將近 1/4 的乳癌,是篩檢不出來的。 (乳房攝影的偽陰性 ~ 23%)

(註1) 根據一份美國大規模資料分析的研究顯示:要讓 1904 位婦女,從四十幾歲開始每 2 年做 1 次 乳房X光攝影,持續 11 年以上,才能救到 1 位婦女,讓她避免死於乳癌。

乳癌篩檢有好有壞,接受篩檢前應詳細了解其利弊得失。

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

Situs inversus on L-spine MRI


除了 spondylolisthesis of L3 on L4 以及 L3 to S1 HIVD + spinal stenosis 外,可看到 aorta 與 IVC 的相對位置是左右相反的。
若只看此 MRI,似乎 left-sided IVC 是可能的診斷。

再看看下面這張 KUB,可發現 liver shadow 位於左上腹。

綜合 L-spine MRI 及 KUB 的 findings,此病人應為 situs inversus 無誤。(病人沒有照 CXR。)